7月22日,华中农业大学“荆楚乡村振兴大学堂”走进罗田开班式在教育培训学院直播室进行,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二级调研员杨朝新、湖北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主任梅香生、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院长郑杰出席开班式。来自湖北罗田县、蕲春县、恩施市等道地药材种植区共2000余名学员在线参加开班式并听课。
郑杰简要介绍了学校“乡村振兴荆楚行”的概况,重点介绍了“荆楚乡村振兴大学堂”公益培训的背景、目的与活动安排。他指出,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华中农业大学从2020年开始,将连续5年在湖北开展“乡村振兴荆楚行”行动。“荆楚乡村振兴大学堂”是华中农业大学“乡村振兴荆楚行”的重点实施内容之一,旨在从主导产业、新型经营主体、能力提升三个维度,通过举办培训班,助力湖北“一懂两爱”“三农”工作队伍建设,为促进湖北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。
杨朝新肯定了我校“荆楚乡村振兴大学堂”活动的重要意义,介绍了培训班的背景和中药材的市场前景,分享了后期线上培训的想法。他强调,当前是疫后重建、防汛救灾、灾后重建、脱贫攻坚的关键期,开展“荆楚乡村振兴大学堂”线上公益培训,意义重大。他指出,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华中农业大学,今天下午刚刚举行“乡村振兴荆楚行”新闻发布会,介绍了即将重点开展的五大行动,本次培训班正是荆楚“三农”人才培训行动的良好开端。他提出,随着农业逐步走向多功能化,中药农业将是很好的发展方向,具有很大发展前景。他要求大家以线上学习为契机,认真学习和实践,及时反馈科技需求,共同营造空中课堂学习氛围,做好精准科技服务,共同推动中药产业更大发展。
开班式后,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沫教授就“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与种植新模式”为学员进行线上授课。他从目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导入课程,介绍了当下中药材的种植新模式以及中药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,并给出了系列对策和建议。主要从中药材质量可追溯体系的系统框架、数据库设计、功能设计到信息管理方面,详细讲解了中药材质量可追溯体系的构建,并探讨了中药材GAP由认证制转为备案制这一发展变化对中药材产业产生的影响,提出了四种中药材种植新模式:可追溯药材生产模式、GAP备案生产模式、集约化生产模式、自由化种植模式。
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胡学博教授将于7月23日晚在美国为学员讲授“苍术和茯苓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”。本次培训班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举办,主要围绕罗田中药材这一传统优势产业,从行业趋势到绿色科技两方面进行培训,希望能为当地发展中药材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,进一步提高药材生产质量安全水平,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。
通讯员:许丽琼 葛全胜 图:万文琦
审核人:赵 慧